2024年以來,首鋼礦業公司水廠鐵礦學習落實首鋼“三創”交流會精神,深入總結自身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創新舉措,通過智能化建設賦能磁鐵礦石加工項目,著力打造高價值建材產線。
智“控”提效
磁鐵礦石加工項目涉及“三段破碎”“棒磨制沙”“強磁回收”等多道工藝工序,其管控指標參數繁多、生產操作調控繁瑣。為實現礦石加工全流程智能高效運行,水廠鐵礦將104套設備、7個流程、35個指標數據納入操作“一張圖”,實現全流程一鍵啟停、全過程智能調控。
水廠鐵礦首先建立粗破自動翻卸系統和棒條給料機適應控制系統,這樣棒條篩頻率可以根據顎破腔料位進行變化,保持顎破機處于最大效率狀態;其次,建立座式給料機定量給礦控制系統,在各種生產組織模式下,實現給礦目標值的自整定、給礦實時值的自調整、精準控制小時給料量;同時,建立中細破機恒料位擠滿給礦系統,以達到動態平衡擠滿給料效果。此外,水廠鐵礦還建立了棒磨機自動給礦控制系統,通過設定棒磨給礦濃度及給水調節閥自動調節開度至目標給礦濃度,以確保棒磨濃度的動態平衡。
智“監”保穩
磁鐵礦石加工項目流程設備設施包含破碎機、棒磨機、磁選機、振動篩等100余臺套,由于數量繁多、種類復雜,所以日常管理難度較大。對此,水廠鐵礦將操作“一張圖”與設備健康系統并網融合,實現了對流程設備設施運行參數的實時監控與歷史查詢。在此基礎上,該礦強化數據分析能力應用,采取優化智能程序方式保障設備運行穩定。
針對破碎機水平軸無自動測溫裝置問題,該礦加裝測溫貼片,上傳集控健康系統形成歷史曲線,實現了對軸承運行情況的日常監測。同時,水廠鐵礦優化棒條篩的控制程序,創建了“電流+料位”的雙重控制邏輯,實現了“電流優先、料位保底”的控制模式,以滿足生產需求。
圍繞中細破機三角帶頻繁打滑燒損問題,該礦對破碎機運轉速度進行實時監測,并編寫了測速保護程序和皮帶防撕裂保護程序,實現了對皮帶劃傷故障的“精準判斷、快速處置”。
智“管”降耗
水廠鐵礦從現場控制系統升級和光伏發電管控系統使用兩方面入手,抓實能源管控。
結合29#跑車運行狀況,該礦一是優化控制程序,實現有針對性控制布料,減少跑車無效運動頻次,降低無功消耗;二是開發應用U型倉扇形閥自動倒閥程序,有效避免棒磨機斷料問題的發生,降低棒磨機低效運行頻次;三是將棒磨機關聯信號接入“操作一張圖”,以精準把控棒磨機啟停信號,實現故障點位瞬時顯示,減少故障處理時間。關聯信號接入前后,該礦消除了以往崗位人員前往現場逐個確認的冗長環節,有效降低了棒磨機啟動時間。
主動應變求變,強化“能源管控平臺”管理。水廠鐵礦精細掌握“水廠總降發、用、消功率趨勢圖”的使用,通過對“羅水”“遷水”線路發電功率、用電功率、光伏消納功率的實時監測與分析,來精細指導流程設備經濟運行,不斷提高光伏消納率,降低電費支出。
智“動”省力
2024年,水廠鐵礦勞動模式、生產組織、人力資源發生了較大變化,磁鐵礦石加工項目瞄準現場勞動量大、頻繁需要人工操作的問題,持續開展課題攻關,反復沖鋒解決難題。
針對產線除鐵器需要人工到現場,頻繁手動卸鐵費時費力的情況,該礦開展自動化改造,將人工手動操作升級為自動運行,以提高除鐵效果,減少崗位的勞動強度,有效釋放人力。
針對產線電工有限,無法正常開展停送電交換牌手續的問題,水廠鐵礦規范集控室內“遠程停送電程序”操作,扎實推進“電子停送電牌應用”試驗,以技術創新的方式,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率。
針對投產初期U型倉放料必須崗位人員現場操作的問題,該礦通過拓寬下料口、安裝傳感器、并入“一張圖”等整改措施,滿足給料的“單點式”調控需要。優化后,該礦實現了遠程控制的可視化、數字化、精細化,有效減輕了現場崗位的勞動強度。
截至今年9月份,水廠鐵礦磁鐵礦石加工項目建筑砟、建筑砂生產分別完成超年進度計劃6.11萬噸、14.54萬噸,而銷售完成量則分別超年進度計劃6.2萬噸、19.86萬噸。水廠鐵礦的高價值建材產線打造正闊步前行,閃耀著“智造”之光。
- 上一篇:首鋼礦業穩中求進實現“雙過半”
- 下一篇:沒有了